「只要有爱,世界与我何干」——《天气之子》观后感

今天出门看了新海诚导演的新作《天气之子》, 回来的时候总感觉心中有种奇妙又说不清的感觉, 因此就写一篇类似影评的东西来梳理梳理这种感觉, 记录这次奇妙的观影经历吧。

本篇日志将有大量剧透。

诚哥电影的一个标签就是爱情故事,诚哥擅长制作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 然而诚哥的爱情故事不总是只有一种中心主题。比如《秒速五厘米》 诉说了一种带有缺憾的爱情;《你的名字。》讲述了「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爱情。 《天气之子》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爱情更为奔放,我称之为一种 「只要有爱,世界与我何干」的爱情。

No,在剧情模式上没有创新

如果你看过《你的名字》的话,也许你会产生一种既视感。是的, 《天气之子》的剧情模式与《你的名字》是大致相同的。 《你的名字》的剧情模式是:

  • 邂逅:身体交换;
  • 关系发展:在身体交换时体验对方的生活;
  • 产生情愫:在身体交换现象停止后,瀧前往三叶所在的城市寻找;
  • 悲剧:三叶在彗星坠落事件中遇难;
  • 逆天改命:通过口嚼酒回到三年前,修改三叶遇难的命运;
  • 再邂逅:经过多年后,重新相遇;

《天气之子》有着相似的剧情模式:

  • 邂逅:在麦当劳相遇,然后触发了一段解救阳菜的剧情;
  • 关系发展:帆高与阳菜共同运营「晴女」;
  • 产生情愫:帆高认识到自己喜欢阳菜;
  • 悲剧:帆高由于持有枪械被调查,阳菜姐妹由于缺少监护人面临强制分离,阳菜由于操纵天气的能力消失,帆高被逮捕;
  • 逆天改命:帆高逃出警察局,前往鸟居从天上带回了阳菜;
  • 再邂逅:经过多年后,重新相遇;

可以看到《天气之子》的剧情模式复制了大为成功的《你的名字》的剧情模式。 所以,观影过程中也许出现某种既视感是正常的。 我个人对于使用同样的剧情模式是有一点不满意的。 毕竟 3 年过去了,个人还是希望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Yes,有不同的故事

每看一部动画或者电影,都是一种独特体验。 尽管剧情模式相同,然而观看《天气之子》的体验也是独特的。 《天气之子》的主题更加直接——「只要有我喜欢的人在,世界与我何干」, 非常唯我的立场。

动画版的有轨电车问题

有轨电车问题 是一个经典的道德两难问题。 《天气之子》中最主要的剧情冲突抽象起来就是一个有轨电车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将会体现作者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偏好。

有轨电车问题是一个这样的问题。 有一辆刹车坏掉的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 所幸的是在电车前方有一个道岔, 如果你扳动这一道岔就可以让电车驶入备用轨道,但是备用轨道上有一个人。

在剧中,只要牺牲阳菜,东京就可以放晴。对应到有轨电车问题上就是, 电车前方是东京,而备用轨道上是阳菜。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诚哥在这个问题上的抉择。扳什么道岔?让东京自生自灭吧。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就奠定了《天气之子》的主题—— 「只要有我喜欢的人在,世界与我何干」。即便是与整个社会为敌, 我都要和你在一起。

更加低潮的故事

《天气之子》描述的是一个处于低潮的主人公们的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角色大多处于低潮,像失业、未成年、离家出走、 缺少收入、丧母、丧偶等等甚至还被警察调查、逮捕等等。 尽管在《你的名字》中三叶直接遇难了,但瀧依然是衣食无忧、不用担心生活的状态的。 所以我认为,《天气之子》的低潮更加的“低”。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更加“无谋”的故事

《天气之子》的故事推进,我认为更加“无谋”一点。主人公们似乎没有思考, 没有选择地直接奔着结局前进。这给观众一种主人公是“铁头”的感觉。 当然,我在思考之后觉得也许是因为在当时的情景下,他们没有选择。 毕竟他们的人生是真的难啊。

结论

离《你的名字》3 年之后,诚哥交出新作《天气之子》。从观影体验上来说是值回票价的。 这里没有提电影的画面以及音乐,我认为没有必要提。 诚哥的作品这些元素的质量是业界顶尖的。 《天气之子》用与《你的名字》同样的模式,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 更加直接与唯我的故事。我个人而言还挺吃这一套的。 希望诚哥下个作品能够带来一种更“新”的感觉。下一部作品我还会再去看的。